《血疫》读后感——自然凶恶捕食者(全文)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血疫》读后感——自然凶恶捕食者(全文),供大家参考。希望对大家写作有帮助!

《血疫》读后感——自然凶恶捕食者(全文)

《血疫》读后感——自然凶恶的捕食者4篇

【篇1】《血疫》读后感——自然凶恶的捕食者

楚雄师范学院数学系《数学模型》课程

食饵—捕食者模型

3. 讨论具有自身阻滞作用的两种群食饵-捕食者模型,首先根据该两种群的相互关系建立模型,解释参数的意义,然后进行稳定性分析,解释平衡点稳定的实际意义,对模型进行相轨线分析来验证理论分析的正确性,并用matlab软件画出图形。

自然界中不同种群之间还存在着一种非常有趣的既有相互依存、又有相互制约的生活方式:种群甲靠丰富的天然资源生长,而种群乙靠捕食甲为生,形成鱼和鲨鱼,美洲兔和山猫,落叶松和蚜虫等等都是这种生存方式的典型,生态学称种群甲为食饵,种群乙为捕食者。二者共同组成食饵—捕食者系统。

一食饵—捕食者

选用食饵(食用鱼)和捕食者(鲨鱼)为研究对象,设/为食饵(食用鱼)在时刻的数量, /为捕食者(鲨鱼)在时刻的数量,为食饵(食用鱼)的相对增长率,为捕食者(鲨鱼)的相对增长率;
为大海中能容纳的食饵(食用鱼)的最大容量,为大海中能容纳的捕食者(鲨鱼)的最大容量,为单位数量捕食者(相对于)提供的供养食饵的实物量为单位数量捕食者(相对于)消耗的供养甲实物量的倍;
为单位数量食饵(相对于)提供的供养捕食者的实物量为单位数量捕食者(相对于)消耗的供养食饵实物量的倍;
为捕食者离开食饵独立生存时的死亡率

二模型假设

1.假设捕食者(鲨鱼)离开食饵无法生存;

2.假设大海中资源丰富,食饵独立生存时以指数规律增长;

三模型建立

食饵(食用鱼)独立生存时以指数规律增长,且食饵(食用鱼)的相对增长率为,即,而捕食者的存在使食饵的增长率减小,设减小的程度与捕食者数量成正比,于是满足方程

(1)

比例系数反映捕食者掠取食饵的能力。

由于捕食者离开食饵无法生存,且它独立生存时死亡率为,即,而食饵的存在为捕食者提供了食物,相当于使捕食者的死亡率降低,且促使其增长。设这种作用与食饵数量成正比,于是满足

(2)

比例系数反映食饵对捕食者的供养能力。

方程(1)、(2)是在自然环境中食饵和捕食者之间依存和制约的关系,这里没有考虑种群自身的阻滞作用,是Volterra提出的最简单的模型。结果如下。

不考虑自身阻滞作用:数值解

令x(0)=x0,y(0)=0,设r=1,d=0.5,a=0.1,b=0.02,x0=25,y0=2 使用Matlab求解

求解如下

1)先建立M文件

function xdot=shier(t,x)

r=1;d=0.5;a=0.1;b=0.02;

xdot=[(r-a*x(2)).*x(1);(-d+b*x(1)).*x(2)];

2)在命令窗口输入如下命令:

ts=0:0.1:15;

>> x0=[25,2];

>> [t,x]=ode45("shier",ts,x0);[t,x],

>> ts=0:0.1:15;

x0=[25,2];

[t,x]=ode45("shier",ts,x0);[t,x],

ans =

省略

>> plot(t,x),grid,gtext("x(t)"),gtext("y(t)"),

>>>> pause

>> plot(x(:,1),x(:,2)),grid,

(可以猜测,x(t),y(t)是周期函数,与此相应地相轨线y(x)封闭曲线,从数值解近似定出周期为10.7,x的最大最小值分别为99.3,2.0,y的最大,最小值分别为28.4和2.0,容易算出x(t),y(t)再一个周期的平均值为25,10.)

考虑阻滞作用

前面我们没有考虑种群自身的阻滞作用,接下来我们考虑种群自身的阻滞作用,在上面(1),(2)两式中加入Logistic项,即建立以下数学模型:

(3)

(4)

四平衡点进行理论分析

下面对(3)(4)进行平衡点稳定性分析:

由微分方程(3)、(4)

令f(x1,x2)=0,g(x1,x2)=0

得到如下平衡点:

, ,

因为仅当平衡点位于平面坐标系的第一象限时()才有意义,所以,对而言要求>0。

按照判断平衡点稳定性的方法计算:

根据等于主对角线元素之和的相反数,而为其行列式的值,我们得到下表:

五模型分析与检验

1.平衡点稳定性的分析及其实际意义:

1) 对而言,有=, =,故当1时,平衡点是稳定的。

意义:如果稳定,则两物种恒稳发展,会互相依存生长下去。

3)对而言,由于, ,又有题知>0, >0,故> x0 =[3000 60]

x0 =

3000 60

>> [t,x]=ode45("fun",[0,20],[3000,60])

t =省略

>> plot(t,x),grid,gtext("x(t)"),gtext("y(t)")

图1.数值解,的图形

>> plot(x(:,1),x(:,2)),grid,

图2.相轨线图形

从数值解及,的图形可以看出他们的数量变化情况,随着时间的推移,都趋于一个稳定的值,从数值解中可以近似的得到稳定值为:(750,150)。

参考文献:数学模型(教材,第三版)P192-P196

【篇2】《血疫》读后感——自然凶恶的捕食者

数学模型课程设计论文

食饵-捕食者模型

20**年06月22日

食饵-捕食者模型

摘 要

微分方程是研究函数变化规律的有力工具,在科技、工程、经济管理、生态、环境、人口、交通等各个领域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在生产和科研中所处理的微分方程往往很复杂且大多得不出一般解.而实际上对于初值问题,一般是要求得到解在若干个点上满足规定精确度的近似值,或者得到一个满足精确度要求的便于计算的表达式.动态过程的变化规律一般要用微分方程建立的动态模型来描述,但是对于某些实际问题,建模的主要目的并不是要寻求动态过程每个瞬间的性态,而是研究某种意义下稳定状态的特性,特别是当时间充分长以后动态过程的变化趋势.

本文以MATLAB为软件平台,对大自然中的食饵—捕食者模型进行研究.通过建模,借助常微分方程的稳定性理论对模型进行分析,得出该模型的平衡点和稳定性,得到二者长期共存的条件,并将其他因素添加到模型中加以考虑,对模型进行进一步改进.最后,将该模型应用到实际中,用以指导生产实践,使之更好地为人类服务.

关键词:平衡点,相轨线,稳定性,封闭


目 录

摘 要 I

1 绪论 1

1.1 模型背景 1

1.2 Volterra食饵—捕食者模型 1

2 模型的分析与求解 3

2.1 模型求解 3

2.1.1 数值解 3

2.1.2 平衡点及相轨线 4

2.1.3 周期及平均值 6

2.2 模型解释 6

3 模型的评价与改进 8

3.1 模型的改进 8

3.2 模型的应用 9

3.3 模型的局限性 9

总 结 11

参考文献 12


1 绪论

微分方程是研究函数变化规律的有力工具,在科技、工程、经济管理、生态、环境、人口、交通等各个领域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在生产和科研中所处理的微分方程往往很复杂且大多得不出一般解.而在实际上对初值问题,一般是要求得到解在若干个点上满足规定精确度的近似值,或者得到一个满足精确度要求的便于计算的表达式.因此,研究常微分方程的数值解法是十分必要的.

自然界中不同种群之间存在着一种非常有趣的既有依存、又有制约的生存方式:种群甲靠丰富的自然资源生长,而种群乙靠捕食种群甲为生,食用鱼和鲨鱼、美洲兔和山猫、落叶松和蚜虫等都是这种生存方式的典型.生态学上称种群甲为食饵,种群乙为捕食者,二者共处组成食饵—捕食者系统.近百年来许多数学家和生态学家对这一系统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建立了一系列数学模型,本文介绍的就是该系统最初的、最简单的一个模型.

1.1模型背景

意大利生物学家D’Ancona曾致力于鱼类种群相互制约关系的研究,他从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地中海各港口捕获的几种鱼类捕获量百分比的资料中,发现鲨鱼等的比例有明显增加(见表1),而供其捕食的食用鱼的百分比却明显下降.显然战争使捕鱼量下降,食用鱼增加,鲨鱼等也随之增加,但为何鲨鱼的比例大幅增加呢?

表1.1 鱼类捕获量百分比

D’Ancona无法解释这个现象,于是求助于著名的意大利数学家V.Volterra,希望建立一个食饵—捕食者系统的数学模型,定量地回答这个问题[1].

1.2Volterra食饵—捕食者模型

食饵(食用鱼)和捕食者(鲨鱼)在时刻的数量分别记作,,因为大海中的资源丰富,假设当食饵独立生存时以指数规律增长,(相对)增长率为,即,而捕食者的存在使食饵的增长率减小,设减小的程度与捕食者数量成正比,于是满足方程:

(1.1)

比例系数反映捕食者掠取食饵的能力.

捕食者离开食饵无法生存,设它独自存在时死亡率为,即,而食饵的存在为捕食者提供了食物,相当于使捕食者的死亡率降低,且促使其增长.设这种作用与食饵数量成正比,于是满足:

(1.2)

比例系数反映食饵对捕食者的供养能力.

方程(1.1),(1.2)是在自然环境中食饵和捕食者之间依存和制约的关系,这里没有考虑种群自身的阻滞增长作用,是Volterra提出的最简单的模型[2].


2 模型的分析与求解

模型求解

方程(1.1),(1.2)没有解析解,我们分两步对这个模型所描述的现象进行分析.首先,利用数学软件求微分方程的数值解,通过对数值结果和图形的观察,猜测它的解析解的构造;
然后,从理论上研究其平衡点及相轨线的形状,验证前面的猜测.

当难以求得微分方程的解析解时,可以求其数值解,MATLAB中求微分方程数值解的函数有五个:ode45,ode23,ode113,ode15s,ode23s,最常用的是ode45,下面的模型求解中用到的就是ode45[3].

.1.1数值解

记食饵和捕食者的初始数量分别为

(2.1)

为求微分方程(1.1),(1.2)及初始条件(2.1)的数值解,(并作图)及相轨线,设以MATLAB为辅助软件,首先编制M脚本文件shark1.m如下[4]:

function dx=shark1(t,x)

dx=zeros(2,1);

dx(1)=x(1)*(1-0.1*x(2));

dx(2)=x(2)*(-0.5+0.02*x(1));

在命令窗口输入以下命令:

[t,x]=ode45("shark1",[0 15],[25 2]);

plot(t,x(:,1),"-",t,x(:,2),"*")

figure(2)

plot(x(:,1),x(:,2))

可得,及相轨线如图2.1,图2.2,其中‘*’表示战争中的鲨鱼比例,而实线表示的是战前的鲨鱼比例.

可以猜测,,是周期函数,与此相应地,相轨线是封闭曲线,从数值解近似的定出周期为10.7,的最大、最小值分别为99.3和2.0,的最大、最小值分别为28.4和2.0,并且用数值积分容易算出,在一个周期的平均值为.

图2.1 数值解,的图形

图2.2 相轨线的图形

.1.2平衡点及相轨线

首先求得方程(1.1),(1.2)的两个平衡点为

(2.2)

通过分析发现,不稳定;
对于,处于临界状态,不能用判断线性方程平衡点稳定性的准则研究非线性方程(1.1),(1.2)的平衡点的情况.下面用分析相轨线的方法解决这个问题.

由于方程(1.1),(1.2)中常数的值只能由估计得到,我们需要研究解的轨线在两个平衡点附近的状态.所以我们需要分析和在相平面上的符号.在方程(1.1),(1.2)中,竖直线把相平面分成了两个半平面,在左半平面是负的,而在右半平面是正的.类似的,水平线也决定了两个半平面,在上半平面,是负的,在下半平面是正的.相应的轨线方向如图2.3所示,沿着轴的运动必竖直指向静止点,而沿着轴的运动方向必水平远离静止点.

图2.3 模型中的轨线方向

从方程(1.1),(1.2)消去后得到

(2.3)

这是可分离变量方程,写作

(2.4)

两边积分得到方程(2.3)的解,即方程(1.1),(1.2)的相轨线为

(2.5)

其中常数由初始条件确定.

为了从理论上证明相轨线(2.5)是封闭曲线,记

(2.6)

可以用软件作出它们的图形,将它们的极值点记为,,极大值记为,则不难知道,满足

(2.7)

与(2.2)相比可知,,恰好是平衡点.可知对于不同的值,方程(1.1),(1.2)的解(2.6)式确定的轨线是一族以平衡点为中心的封闭曲线,称闭轨线族.当由变小时闭轨线向外扩展.

.1.3周期及平均值

在数值解中我们看到,,一周的平均值为,这个数值与平衡点刚好相等.实际上,可以用解析的办法求出它们在一个周期内平均值,.

将方程(1.2)改写作

(2.8)

上式两边在一个周期内积分,注意到,容易算出平均值为

(2.9)

类似地可得

(2.10)

将(2.9),(2.10)与(2.7)比较可知

(2.11)

即,的平均值正是相轨线中心点的坐标.

2.2模型解释

注意到在生态学上的意义,上述结果表明,捕食者的数量(用一周期的平均值代表)与食饵增长率成正比,与它掠取食饵的能力成反比;
食饵的数量(用一周期的平均值代表)与捕食者死亡率成正比,与它供养捕食者的能力成反比.这就是说:在弱肉强食情况下降低食饵的繁殖率,可使捕食者减少,降低捕食者的掠取能力却会使之增加;
捕食者的死亡率上升导致食饵增加,食饵供养捕食者的能力增强会使食饵减少.

Volterra用这个模型解释了生物学家Ancona提出的问题:战争期间捕获量下降为什么会使鲨鱼(捕食者)的比例有明显的增加.


3 模型的评价与改进

模型的改进

前面的结果是在自然环境下得到的,为了考虑人为捕获的影响,可以引入表示人工捕获能力的系数,可以知道必然小于,否则,两个种群不能长期共存下去.考虑上人工捕获能力后食饵增长率由下降为,而捕食者死亡率由上升为,用表示这种情况下食用鱼(食饵)和鲨鱼(捕食者)的(平均)数量,即(1.1),(1.2)式变为:

(3.1)

(3.2)

由(2.9),(2.10)式可知

(3.3)

显然,.

战争期间捕获量下降,即捕获系数为(

【篇3】《血疫》读后感——自然凶恶的捕食者

《狼血》读后感

珲春第二实验小学校 五年八班 吴青阳

假期我读了格日勒其木格·黑鹤写的《狼血》,也有了许多的感想,我想跟大家说一说。

狼与牧羊犬的后代诺亥生活在敖特根的营地里,它出生时并不情愿亲近人类,还要死它的母亲,它不受任何人类控制,特别敌视主人敖特根。它完全生活在自己的世界里。由于它性格暴躁,又长得特别像狼,还经常攻击人类,所以人们把它当做一只狼,攻击它甚至想杀死它。但是随着时间的流逝,诺亥和敖特根逐渐接触,改变了诺亥的性格,它渴望得到人类的 信任,诺亥用它独特的温情改变了敖特根的看法,于是它变成了守卫者,保护着农场的动物,帮助敖特根看护羊群。后来,一场瘟疫席卷了敖特根的农场,为了避免瘟疫扩散,敖特根不得不枪杀了诺亥。

动物也有情感,不论是凶残的食肉猛兽还是弱小的食草动物,它们都渴望找到自己的同伴,付出自己的信任。但是有时候,人类会为了某些特定原因而背叛自己的动物伙伴。敖特根的行为虽然是无奈的选择,但是还是让我很难过。那么信任主人的诺亥倒在了主人的枪下,如果我养一个动物伙伴,一定会好好对待它,像它对我付出忠诚一样,我也会尊重它、爱护它。

【篇4】《血疫》读后感——自然凶恶的捕食者

食饵——捕食者数学模型


摘要:在自然界不同种群之间存在一种既有依存,又相互制约的生存方式。种
群甲靠丰富的自然资源生存,种群乙靠捕食甲为生,形成食饵—捕食者系统。为
了分析他们之间数量的变化关系,以及它们之间数量达到平衡的情况。本文根据
它们之间的特殊关系与这种潜在的规律,建立了具有自滞作用的食饵—捕食者模
型。我们利用matlab软件求微分方程的数值解,通过对数值结果和图形的观察
猜测解析构造,然后研究平衡点及相轨线的形状,验证猜测的正确性

关键词:自滞作用数值解matlab平衡点相轨线分析稳定性




一、问题重述

自然界不同种群之间存在一种既有依存,又相互制约的生存方式。种群甲靠丰富的自然资源生存,种群乙靠捕食甲为生,形成食饵—捕食者系统。为了分析他们之间数量的变化关系,以及它们之间数量达到平衡的情况。解释平衡点稳定的实际意义,对模型进行相轨线分析来验证理论分析的正确性,并用matlab软件画出图形。

二,问题背景
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地中海渔业的捕捞量下降(食用鱼和鲨鱼同时捕捞),但是
其中鲨鱼的比例却增加,这是为什么?Volterra建立的模型回答了这个问题


三,问题分析
首先,在复杂的自然界中,存在着许多影响种群发展的因素。假如给食饵(食用鱼)和捕食者(鲨鱼)一个理想的环境,它们是呈J形增长的。现实情况中,由于受到环境的限制,种群增长一般符合阻滞增长的模型。我们利用软件matlab求出微分方程的数值解,并通过对数值和图形观察做出猜测,然后分析相轨线,验证猜测的的正确性。最后对数学模型进行修改和确定。

四、基本假设
1,假设它们是处于封闭的自然条件下,人类活动对其生存不产生影响
2,假设食饵和捕食者在封闭的环境中可以正常生长,没有疾病等促使他们死亡3,假设食饵和捕食者在各年龄段中的分布率不变,即年龄结构不变,并采用各种措施一直维持这以结构
4,假设捕食者离开食饵无法生存
5,食饵和捕食者不会因为捕食关系导致物种灭绝


五,符号说明


X(t):食饵(食用鱼)在时刻t的数量Y(t):捕食者(鲨鱼)在时刻t的数量r1:食饵在独立生存时以指数规律增长,(相对增长率)r2:捕食者独立生存时以指数规律增长,(相对增长率)N1:食饵的最大容量N2:捕食者的最大容量
1:单位数量乙(相对于N2)提供的供养甲的食物量为单位甲(相对于N1)消耗的供养甲食物量1倍
2:单位数量甲(相对于N1)提供的供养甲的食物量为单位乙(相对于N2)消耗的供养甲食物量2倍
d:捕食者离开时独立存在的死亡率

六,模型建立
食饵(甲)数量x(t),捕食者(乙)数量y(t)甲独立生存的增长率rx=rx
乙使甲的增长率减小,减小量与y成正比
x(t)=(r-ay)x=rx-axy(1)
.
.
a~捕食者掠取食饵的能力
乙独立生存的死亡率dy=-dy甲使乙的死亡率减小,减小量与x成正比
y(t)=-(d-bx)y=-dy+bxy(2)
.
.
b~食饵供养捕食者的能力方程(1),(2)无解析

6.1模型建立
我们考虑自身的阻滞增长作用,建立以下模型
x1(t)=r1x1(1-..
x2x1
-1)(3N2N1
x1x2-(4
N1N2
x2(t=r2x2(-1+2
6.2模型求解
利用数学软件matlab分别求解(3),(4)两个微分方程的数值解。记食饵和捕

推荐访问:凶恶 读后感 自然 《血疫》读后感——自然凶恶的捕食者 血疫的读书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