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四新”行动助力高质量发展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以“四新”行动助力高质量发展,供大家参考。

以“四新”行动助力高质量发展

 

 以“四新”行动助力高质量发展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扎实做好“六稳”工作、落实“六保”任务,在危机中育新机、于变局中开新局。进入常态化疫情防控新阶段以后,我国逐步形成了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如何抓好“六稳”、抓牢“六保”,做好“双答卷”、夺取“双胜利”,成为江苏省各级党委政府面临的重大课题。南京市立足自身实际,提出了大力实施“四新(即新基建、新消费、新产业、新都市)”行动计划,切实做好战疫情、扩内需、稳增长各项工作。

 一、南京实施“四新”行动具备的先发优势 近年来,江苏省高度重视新经济发展,以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为代表的“三新”经济成为江苏高质量发展的“未来经济”,为“强富美高”新江苏再出发、实现“两争一前列”注入了新动能。南京市高等院校多、科研机构多、创新人才多,发展新经济具有产业优势、技术优势和人才优势。作为用创新扩大内需、做好国内大循环的具体举措,南京提出的“四新”行动计划成为拉动经济发展的“先手棋”。

 产业布局具备了聚力引领的基础优势。近年来,南京市重点打造新能源汽车、集成电路、人工智能、软件和信息服务、生物医药五大地标产业,这与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方向高度吻合,与南京的资源禀赋密切相关,与南京的产业基础紧密相连。作为前景广阔的潜力产业,软件和信息服务业是南京的优势产业和地标产业。近年来,南京市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效果导向,聚焦量质齐升、龙头企业培育等重点靶向发力,发挥优势拉“长板”、对标找差补“短板”,不断推动产业规模进入全国前列、形成全球影响。雨花台区作为南京市软件名城建设的核心区、主阵地,结合全市“四新”行动,精准聚焦新一代数字经济、新型都市工业等产业方向,梳理研究软件和信息服务、人工智能等相关产业链,依托华为、诚迈、翼辉等龙头企业打造政务信息、工控信息、华为(南京)人工智能创新中心等新发展平台,加大产业链招商引资力度,大力引进一批拥有“卡脖子”关键技术的高新技术企业,助力产业规模做大、经济实力做强。

 资源倾斜形成了发力赶超的政策优势。近三年来,南京市委“一号文件”全部聚焦“创新名城”,拿出真心实意和“真金白银”,努力构建最优“政策链”和“产业链”。与中央和省委一号文件的有机衔接,保证了政策的延续性、稳定性、协同性和递进性,也让南京走出了一条从科技强到产业强、经济强、城市强的发展新路径。面对当前新冠肺炎疫情对经济运行和创新工作带来的前所未有的挑战与压力,全市上下围绕“四新”行动不断做好创新文章,抓住新基建加速布局的“风口”、新产业爆发式增长的机遇、新消费释放的潜力、新都市建设蕴藏的空间,推动创新工作与“四新”行动有机融合、协同推进。同时,南京出台了更多有吸引力的政策,并结合全国“两会”新部署新动向抓紧出台升级版、精准化举措,广泛吸引各方力量参与“四新”行动计划。

 应变求变展现了奋力保稳的先行优势。作为省会城市、中心城市、特大城市,特别是高质量发展的区域增长极,南京在关键时刻对标对表、提前谋划、率先行动,为统筹做好“六稳”工作、完成预期目标任务夯实了基础。自“四新”行动计划发布以来,全市各板块持续发力,各部门协调联动,一大批央企、民企、外企和金融机构主动参与,要素保障、供需对接等难点问题正在得到破解。尤其是在常态化疫情防控前提下,906 个“四新”项目有序展开,主要进度基本达到序时要求。2020 年 1—4 月,全市高新技术产业投资同比增长 21.3%。“四新”行动等一揽子举措的实施,有效释放了扩内需、稳增长的预期效应,推动了经济运行持续回升和主要指标的进一步改善。其中,1—4 月规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2.4%(增速位居全省第 1),固定资产投资、进出口总额、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工业用电量等主要指标由负转正。

 二、实施“四新”行动计划面临的挑战和机遇 作为当前全球最大的“黑天鹅”事件,新冠肺炎疫情的严峻性、复杂性都超出了预期,给整个世界发展带来很大的不确定性,并将深刻改变和影响着今后的世界经济、政治格局。

 全国疫情防控进入“外防输入、内防反弹”阶段。从 2020 年 1 月 23 日武汉封城到 2020 年 4 月 8 日武汉解封,中国成为全球有效控制疫情蔓延做得最好的国家。与此同时,国外疫情却呈加速扩散蔓延之势,疫情波及全球 200 多个国

 家和地区,全国疫情防控进入到“外防输入、内防反弹”阶段。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当前我国疫情防控向好态势进一步巩固,但保持疫情防控成果、防止疫情反弹的任务繁重,必须绷紧疫情防控这根弦,抓紧抓实抓细常态化疫情防控,因时因势完善外防输入、内防反弹各项措施,不断巩固疫情持续向好态势。

 疫情对全球产业链、供应链带来巨大冲击。实体经济供需两端受损,国际金融市场持续剧烈动荡,贸易保护主义抬头。受其影响,我国 2020 年一季度 GDP 增速为-6.8%,这是自 1992 年我国开始 GDP 统计以来的第一次负增长,也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首度陷入萎缩。2020 年一季度,江苏 GDP 增速为-5.0%,南京 GDP 增速为 1.6%,雨花台区GDP 增速为 5.6%。此后,省、市、区主要经济指标降幅明显收窄,个别指标快速反弹,总体结果好于预期,经受住了疫情考验。当前,疫情尚未結束,风险挑战仍在。推进“四新”行动计划,就是在特殊时点、特殊阶段因时而动加强战略谋划和前瞻布局,更是在发展逆境中寻找突破口、在变幻局势中抓住关键点、在时机转化中掌控主动权的有力举措。

 新基建、新消费带来新机遇。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危”和“机”总是同生共存的,克服了“危”即是“机”。我国具有举国体制优势,具有超大规模的市场优势和内需潜力。中央安排的促进消费、扩大投资、帮扶企业、支持企业出口转内销、稳供应链、保障民生、抓好就业、防治污染、调控楼市等 12 个方面重点工作,含金量非常高,涉及方方面面。特别是新基建、新消费带来的新机遇,正在加速助推中国经济快速恢复和提质增效。新战略、新政策正在或将要密集推出,这些政策措施都和南京乃至全省的发展密切相关。实施“四新”行动计划,是南京顺应趋势特征、树立长远眼光和战略思维、全面把握大机遇、实施非均衡发展战略的主动选择。

 三、实施“四新”行动计划的对策和路径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坚持用全面、辩证、长远的眼光分析当前经济形势,巩固我国经济稳中向好、长期向好的基本趋势。必须进一步树立“两点论”、用好“两分法”,辩证看待挑战和机遇、压力和动力、当前和长远,不断提高领导经济工作的能力水平,进而在把握大势、认清形势、辨明趋势中主导走势、增创优势、赢得胜势。

 树立辩证思维、强化创新思维,在工作谋划上体现“深度”。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准确识变、科学应变、主动求变,善于从眼前的危机、眼前的困难中捕捉和创造机遇”。“四新”行动计划是应对疫情冲击、稳定经济运行、实现年度目标的“南京方案”,是用好政策机遇、推动产业转型、掌握发展主动的“全新策略”,是展现省会城市担当、创造一流业绩、做出南京贡献的“先行探索”。一是要精准把握行动方向。在国际疫情严峻复杂、世界经济下行风险加剧的大背景下,国内发展所面对的不稳定、不确定因素明显增多,必须做好较长时间应对环境变化特别是国际市场变化的思想准备和工作准备。贯彻落实“四新”行动计划,要坚持以新思想为指导、以新理念为遵循、以高质量为导向,把重点放到国内市场上来、放到扩大内需上来,加快推动结构优化和质量提升。同时要结合南京资源禀赋和未来长远发展,树立新的产业观、人才观和城市观,着力培育打造高端型、引领型、持久型的“增长极”和“强磁场”。二是要深度融合新模式、新场景。受此次新冠肺炎疫情冲击,新科技、新产业加速孕育,新业态、新模式逆势成长,新战略、新政策密集推出,这是行业之间、城市之间重新“洗牌”的重要契机。“四新”行动计划,与新消费需求、新市场需求、新城市需求密切关联,蕴含着商业模式的塑造、创新和突破。实施“四新”行动计划,要推动有效投资与市场应用的融合,推动科技成果与商业价值的融合,推动模式创新与城市转型的融合,创造更多新场景、新产品、新经济,以及城市发展新机会。三是要统筹发挥功能效应。“四新”行动涉及内容广泛、细分领域众多,除了单个实行差异化规划管理外,还需要以“一盘棋”的战略协同视角进行整体功能管理、属性优化、绩效提升,激发整个产业链、价值链、供应链的自主可控和功能重塑,完成“1+1+1+1>4”的带动和裂变效应,在应对挑战中把握机遇,在战胜困难中赢得主动,在开拓进取中增创优势。

 优化投资结构,补齐发展短板,在项目建设上体现“强度”。当前受国内外疫情影响,内外需求大幅下滑,经济循环畅通受到阻碍,加大投资力度成为拉动内需的重要手段。“四新”行动计划中的新基建、新产业、新都市涉及一批重大投资项目,是扩大投资的有效手段、稳定增长的重要支撑、改善民生的有力承载。一是在投资带动上要体现“量”。随着经济下行压力的加大和逆周期政策的再度加码,作为逆周期政策之一的“新基建”近期在中央和各级地方会议中被频繁提及。以 5G 为例,2019 年江苏省共建成 5G 基站 1.6 万个,2020 年要建成 5G 基站 5.2 万个,是 2019 年的 3.25 倍。其中,南京要完成 5G 基站 9038 个,占全省建设总量的近两成。而且,未来五年我国 5G 领域投资建设规模将超万亿元,预计

 将带动经济总量产出 10 万亿元以上。建议围绕各类 5G 应用不断加大在线教育、在线办公、在线诊疗、政务信息化等领域的基础设施建设水平,确保计划投资量转化为有效实物量。二是在结构转型上要突出“优”。要统筹存量增量协调推进,统筹当前和长远的关系,科学规划布局,防止“一拥而上”和重复建设,让“四新”项目有章可循、有据可依。建议加快工业生产方式由线下转向线上线下融合进度,促进新型基础设施与先进制造业融合,助力智能生产、共享制造,推动新产业、新技术发展。大力支持“互联网+服务业”和“互联网+生产”,推动工业互联网、智能制造以及工业互联网应用,全力培育新经济、新业态、新动能。主城区要因地制宜,大力发展以产品设计、技术开发和加工制造为主,能够在主城区域生存和发展,与城市功能和生态环境相协调,有就业、有税收、有环保、有形象的新型都市工业。三是在民生保障上要提升“质”。要坚决落实“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从群众需求和城市治理突出问题出发举一反三,研究民生和社会事业领域的短板,大力实施“新都市”项目,补齐与民生息息相关的公共卫生、生态环境、应急保障、综合交通等公共民生服务领域和传统基础设施的短板,打造更安全、更便捷、更有韧性的新都市。要加强精细管理,抓住关键细节和细微之处,以精益求精的“工匠之心”“绣花功夫”,深入开展环境综合整治和雨污分流,实质性全面推进垃圾分类,解决好背街小巷、河道岸线、厕所革命等群众的身边小事,把问题逐一解决好,把城市有效管理好,让城市更加宜居、市民生活更有品质。

 充分释放需求,加速转变供给,在消费拉动上体现“力度”。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逐步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作为一个有机整体,供给与需求、生产与消费,都高度依赖于机体循环的畅通。以 2019 年为例,该年度最终消费支出对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的贡献率为 57.8%,资本形成总额的贡献率为 31.2%,货物和服务净出口的贡献率为 11.0%。显而易见,居民消费是我国经济增长的主要力量。因此,要始终以提振消费信心、引领消费潮流、壮大消费能级为重点,加快推进新型消费、升级消费,助力经济复苏。一方面,在供给保证上要体现“全”。人民群众需求的多元化,对供给的全面、多样提出了更多要求、更高标准。要大力培育 5G 终端、汽车、绿色家电、品牌商品等消费新热点,着力营造夜间经济、社群营销等消费新场景,全力拓展文旅协同、医养融合、金融信贷等消费新服务。要用好自贸区南京片区、南京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等载体,扩大优质消费品进口,集聚一批国际高端消费品牌。要丰富营销手段,不断推动线上线下融合发展,大力培育线上购物、“直播带货”等新模式新业态,做大做强一批平台企业。另一方面,在需求恢复上要突出“快”。没有需求,生产端的萧条是必然结果。要充分激发南京这座千万人口城市的巨大消费潜力和市场空间。针对餐饮、娱乐、零售等短期消费行业,要有计划组织开展系列消费主题活动,通过减免个人所得税、补助大额消费、发放消费券、推行 2.5 天假期制等方式,鼓励居民线上消费、出门消费、多元消费,走出疫情的心理阴影,推动补偿性消费,鼓励可选性消费,尽快恢复民众的正常工作和生活。针对房产、汽车、文化等具有长期消费空间的领域,要通过完善制度设计、加强政策扶持,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和合理的发展空间。围绕打造“夜之金陵”品牌,大力发展新消费和夜间经济,因地制宜、分类施策、精准发力,充分释放消费的需求与潜能,有效激发城市的商机与活力。同时要拓展消费群体、加强区域消费联动,以消费能级、城市底蕴、优美环境吸引更多都市圈居民。

 加强政策引导,激发市场活力,在产业集聚上体现“高度”。一个标志性的产业可以改变一座城市,一个重量级的项目可以振兴一方经济。近年来,南京市围绕五大地标产业,引进了一批具有影响力、带动力的龙头项目和产业...

推荐访问:以“四新”行动助力高质量发展 高质量 助力 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