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教学七步法(2022年)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地理教学七步法(2022年),供大家参考。

地理教学七步法(2022年)

 

 七步教学法(田中-刘震宇)

 “七步教学法” 是指在教学中实施“三维目标、 案例导入、 问题探究、 思维点拨、 知识建构、 资源开发、三维评价” 等七步教学流程。

 第一步:

 三维目标

 “三维目标” 不是三个目标, 而是教学目标中的三个维度。

 知识与技能是载体, 是基础, 是落实学生掌握基本概念、 基本原理和基本技能等基础知识的具体要求; 过程与方法是依托, 是知识与技能目标和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达成的途径, 是学生知识生成和智能提高的过程与体验;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是学生科学观、世界观、 人生观和价值观的生成过程, 是情感和思维的升华, 也是课程的终极目标。

 (1)“知识与技能” 目标的设计要依托教材和课程标准, 以“双基” 知识的落实为出发点, 让学生掌握好基本概念、 基本原理、 基本地理事象及分布, 从而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 思维能力、 以及应用能力。

 (2)“过程与方法” 目标的设计要根据学生的认知能力和可行能力, 设计的教学方法应与学生接受能力相吻,同时, 还要注重课堂效果, 切忌脱离教学实际的过程和方法。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是指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品德、 品质、 行为规范, 树立正确的科学观、 价值观、审美观, 激发学生形成浓厚的学习兴趣、 积极的态度。

 第二步:

 案例导入 案例导入是引用学生熟悉的、 典型的地理案例, 或学生身边的生活案例、 地方地理资源作为地理教学的载体, 创建教学情景, 引发学生学习思考, 激发学生兴趣、 明确学习目标, 形成学习动机。

 因此, 生活案例的引用恰当与否, 关系到其教学环节的实效。

 在教学中, 可以针对教学的不同内容和目的, 采用不同的导入教学方式, 可以是课前导入、 也可以是关键处点拨, 也可以是结论印证。

 案例的选用, 可以一个主案例贯穿全课的基本观点, 设问探究, 层层剖析,步步深入, 分层得出结论。

 案例要有代表性、 针对性, 能激发学生的思考和探究欲望, 避免牵强附会和老生常谈。

 情境设置可以是真实的, 也可以是模拟的。

 第三步:

 问题探究 在生活案例的分析基础上, 引发问题。

 问题探究是教学中对学生的思维进行启迪和发散过程, 是合作学习的前提。

 问题探究和合作学习是体现新课标要求的基本教学方式和方法。

 (1)

 遵循学生认知规律, 循序渐进、 面向全体。

 新课标的教学理念之一是:

 让学生想起来, 让学生动起来。

 这里所指的学生是全体而不是个体, 学生之间是存在差异的。

 因此, 探究问题的设置就必须由浅入深、 梯度递进, 注重层次性, 以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要, 才能激发整体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的积极性。

 例如在学习“八大行星运动特征和结构特征” 时,设置这样的几个问题:

 ①八大行星及其卫星为何绕太阳运转? ②八大行星为何各有不同的运转轨道而不会相互碰撞? ③“嫦娥一号” 卫星为何要先绕地球运转并逐渐增大运转半径, 最后才脱离地球轨道飞向月球上空? 对于前两个问题, 学生很容易能从课本知识中寻找到答案, 第③问的提出不仅引起学生的兴趣, 而且立即激发了争论的热潮, 学生的思维火花被点燃, 课堂气氛顿时活跃起来。

 (2)

 源于课标, 依据教材, 不断开发教材资源。

 又如学习“全球的气压带和风带” 时, 在讲授完课本基础知识后, 设置这几个问题:

 ①假如地球不自转且表面均匀, 全球大气形成什么环流模式? ②假如地球自转且表面均匀, 全球大气形成什么环流模式? 全球的气压带和风带分布形势如何? ③假如地球自转且表面均匀, 又考虑到太阳直射点的移动, 全球的气压带和风带有何移动规律? ④如果地球自转且考虑到海陆分布形势, 气压带和风带在南北半球的分布有何特点? 为什么? 这些探究问题的设置源于教材而又高于教材, 学生通过对这些问题的探究, 不仅巩固了课堂知识, 而且激发了学生的创新性和发散性思维, 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3) 巧设问题, 激发探究, 从中获取新知。

 在学习“交通运输布局” 时, 我以珠海机场与珠海港(高栏港)

 为例, 珠海在建设之初的规划蓝图是以“双港经济” 带动珠海经济的腾飞, 然而“双港经济” 不仅没起到“引擎” 的作用, 反而使市财政每年要垫付巨额资金维持“双港” 的运转, 尤其是珠海机场(2008 年前)

 每年亏空达一个亿。

 由此设置了几个问题:

 ①空(海)

 港布局条件是什么? ②制约珠海“双港” 发展的主要因素是什么? 如何改变这些制约因素? ③港珠澳大桥和城市轻轨的建设对珠海“双港” 有何影响?

 探究问题的设置不在于学生获得正确的答案, 而目的是通过这些问题激发学生兴趣, 在探究中质疑、 解疑,从而培养学生探究、 交流、 体验、 合作、 创新等能力, 使学生在生活的情境中体验知识的运用价值。

 第四步:

 思维点拨 思维点拨是“七步教学法” 的主体部分, 是教师的教学高度和教学驾驭能力的体现, 是学生思想火花的点燃器。

 思维点拨要达到“启而发、 点而通、 拨而高” 的效果, 就必须围绕问题的关键而点、 紧扣学生的实际而拨, 因此, 点拨要结合教材内容, 充分调动学生思考后进行, 重在点化、 重在精简、 重在归纳, 使学生对思考的问题融会贯通, 点拨要大胆地激发学生的发散思维, 要鼓励学生提出“稀奇古怪” 的问题。

 尤其是当学生思维定向时, 教师就要善于提出一些富有启发性、 思考性的问题让学生思考, 并从多角度、 全方位来质疑和提问, 引导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 让学生的思维尽情的发散, 从而可以及时地打破思维定势,形成开放性的思维结构, 并能够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如在讲授“工业区位条件变化对工业布局的影响” 时, 引用了下述案例:

 新华网 2005 年 3 月 4 日电, 中国国家发展与改革委员会日前正式批准首钢集团将其钢铁冶炼部分全部从北京迁到河北省唐山地区曹妃甸, 在那里建设一个具有国际水准的钢铁联合企业, 这意味着中国前所未有的、规模最大的、 最系统的城市特大型企业搬迁工作正式启动。

 根据材料设置了这样的问题:

 (1)

 首钢集团的搬迁, 主要考虑哪些区位因素? 这样的布局变化是什么因素起到了决定作用? (2)

 搬迁后的首钢与上海宝钢在区位条件上有何差异?

 第五步:

 知识构建 知识构建是“七步教学法” 的重要环节, 是新课程的重要内容, 是课堂教学内容的梳理——归纳——总结——构建过程。

 知识构建过程就是引导学生在回顾所学知识的基础上, 综合归纳课堂知识之间的联系并准确地表述出来。

 构建知识之间的联系重在三个方面, 即:

 (1)

 所学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 (2)

 与生产、 生活之间的挂靠联系; (3)

 与系统知识之间的架构联系。

 知识构建要注意语言简洁、 主干与支干联系、 知识脉络明晰。

 知识构建是引导学生把分散的知识组合起来, 形成知识树, 融会贯通地理解知识体系及其应用。

 第六步:

 资源开发 资源开发主要是指校本课程资源开发, 是在知识整合的基础上向广度和深度延展, 从课堂教学向社会生产、生活延伸, 也是学生知识、 能力、 情感、 态度和价值观的整合和深化过程。

 校本资源开发内容和方向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

 要与学生生活和现代社会以及科技发展紧密关联的内容, 与身边密切相关的地理知识; 侧重基础性的地理知识和技能, 增强学生的生存能力。(2)

 与学校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教学内容相协调,精选学生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 使学生所学的内容不仅对他们的生活和学习有用, 而且对他们的终身学习和发展有用。(3)

 要有利于倡导学生主动参与、 乐于探究、 勤于动手, 有利于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获取新知识的能力、 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第七步:

 三维评价 三维评价它包括书面评价和教学过程及其活动的综合评价两个部分。

 三维评价主要是对新课程所要求的课堂教学过程的评价, 具体地说就是在落实三维目标过程中, 对参与课堂教学活动中的个体和整体的行为、状态、 效果和目标等进行多元性、 双向性、 交互性的综合评价。

 书面评价通过经典训练题目检测教师的教学过程中, 学生对本课三维目 标内容的落实情况等, 以便教师及时诊断, 调整教学策略。

 闪光记录主要是对师生教学活动过程中, 主体与主导的相互作用情况, 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的发挥、 知识及其构建、资源的搜集与开发、 能力的培养、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提升等方面的表现, 以多元评价主客体交互作用的效度。

 三维评价要本着科学、 客观的态度去评价学生, 以肯定、 鼓励为主, 注重学生学习态度和过程为主,因此, 要侧重几个方面:

 ⑴注重评价学生学习过程和解决地理问题的能力; ⑵注重评价学生科学方法的掌握状况和探索活动的积极性; ⑶注重评价学生在地理学习中所形成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⑷注重评价形式的多样性和针对性。

 当然, 评价过程中还应引导学生开展自评、 互评, 让学生知道自己的优点与不足, 教师评语应以鼓励为主, 藉以调动每个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推荐访问:地理教学七步法 七步 地理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