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农业推广理论与方法调研(全文)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现代农业推广理论与方法调研(全文),供大家参考。

现代农业推广理论与方法调研(全文)

 

 现代农业推广理论与方法调研 永寿县植保站

 葛鹏 永寿县地处陕西省中部偏西, 是一个以粮食生产为主畜牧生产为副的农业县。

 近几年来, 随着国家惠农政策的相继出台并付诸实施,极大调动了 广大农民种田和养殖的积极性, 出现了 新一轮的种地养殖热潮。

 在中央一号文件政策的激励和全县人民的共同努力下, 永寿农业有了 稳步发展, 农民收入水平不断提高, 农村形势进入一个新的发展时期。

 但从实践看, 几年来粮食产量始终在低水平徘徊, 小麦亩产难以继续稳定增产, 而且粮食品质不优, 市场价格不稳, 经济效益不高。究其原因, 一个重要因素就是农技推广应用水平不高、 典型示范不到位、 农业科技贡献率低, 成为我县农业生产中的制约因素之一。

 一、 基本情况 我县现有耕地面积 20 万亩, 几年来, 县委、 县政府高度重视农业科技在发展粮食生产上的推广应用, 农业部门及科技人员 致力提高科技在农业中的贡献份额, 使我县农技推广应用工作取得显著实效。一是以综合配合技术为主体, 小麦生产得到稳步发展。

 我县是以小麦生产为主的农业县, 小麦是农民收入的主要来源。

 我县地处陕西省中部偏西, 位于东经 107° 56' —108° 21' 、 北纬 34° 29' —34° 25' 之间。

 南北长 52. 7 公里, 东西宽 37. 3 公里。

 总面积 898 平方公里,永寿属暖温带大陆性气候, 冬季较长, 夏季较短。

 年平均气温 10. 8℃, 一月 份平均气温 2. 9℃, 七月 份平均气温 23. 7℃, 极端最低气温

 -18℃, 极端最高温度 38. 9℃, 全年积温 4123. 6℃, 年日 照 2166. 2小时。

 年降水量 601 毫升。

 早霜始于十月 下旬, 晚霜始于三月 下旬,无霜期约 210 天。

 比较适宜小麦的种植。

 二是以玉米地膜栽培为主体, 玉米生产取得明显成效。

 通过覆膜栽培, 玉米产量由过去的亩产 800 斤增加到 1200 斤, 为发展畜牧业生产奠定了 基础。

 三是以测土配方施肥为主体, 粮食增产幅度稳步提升。

 近年来,县农技推广中心投入 50 多万元资金和设备, 健全完善了 土壤化验室,增添了 大量土化设备, 免费为农民测土配方, 至 2008 年共化验土样6100 多个, 覆盖面积 20 余万亩。

 据测算, 应用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平均每亩地水稻可节省化肥 10 斤, 增加产量 80 斤, 亩节本增效 80元。

 二、 问题及原因 几年来, 尽管我县农技推广应用取得一定成绩, 但存在的问题也不容忽视。

 一是从粮食生产看, 存在科技贡献率低、 应用水平差的问题。

 农民在生产过程中因操作不当、 不懂或不会运用科技而导致农业效益低下。

 在对农户 调查中发现, 有接近 80%的农户 在生产经营中仅依靠老经验、 老传统进行耕作; 有 10%的农户 能借助或简单应用农业科技进行经营; 只 有 10%的农户 才基本掌握农业科技, 这部分农户 大多都是经营大户 , 在科技方面受益较大。

 由于大部分农户 不懂得适合播种,不便于施肥和浇水; 播量过大, 出不了 壮苗; 二是施肥管理不科学。

 氮肥施用过多, 大多一次投肥, 即浪费肥料, 又对作物生长不利。

 应用测土配方施肥农户 少, 农民盲目 投入过大; 三是小麦选种比较杂。很难保证质量; 四是病虫害防治几乎为零。

 五是农业水利基础设施薄弱。

 抗自 然灾害能力差, 农业生产风险依然存在。

 六是农机发展不平衡。

 机与具的配套不合理, 耕地的整体深松没有得到很好解决。

 二是从科技推广看, 存在面上大、 作用小的问题。

 经了 解, 我县农业科技推广应用的渠道主要是县政府行政性推广、 有关部门服务性推广、 民间以销售农资为目 的的赢利性推广三种渠道。

 几年来, 我县采取创办农民技术学校、 举办农技电视专题讲座等办法, 给农民增收提供了 有效帮助。

 但在具体培训推广中, 却暴露出许多不尽人意的问题。

 一是科技培训效果不佳。

 个别领导重视不够, 为农民服务意识不强, 参加培训的农户 较少, 影响了 农业技术成果的转化。

 二是农技知识更新慢。

 推广方式比较单一, 农技咨询服务和田间地头指导不够。三是阵地作用发挥不够好。

 没有真正发挥作用。

 三是从农民自 身看, 存在科技文化素质低、 科技应用水平差的问题。

 首先, 农民素质整体不高、 组织化程度低, 吸纳新技术能力差。农村劳动力平均受教育年限低于国家平均水平, 农村文盲、 半文盲人口 所占比重较大, 农民本身不愿或不主动学习或尝试新技术, 过多地依赖传统经验和方法, 得过且过, 满足现状, 对新技术虽然渴望但却不敢实践, 小农意识十分顽固。

 其次, 农村缺少适应新农村建设的新型农民, 农民科技人员 少, 初中毕业生接受农技教育的少, 农户 又不注重新劳动力的技能培养, 所以初中毕业生返乡 务农后大多数不懂得

 经营, 不会管理。

 农民科技文化素质仍难以适应新时期农业发展的客观需要, 给农业科技创新及其成果的推广应用带来极大困难。

 三、 建议和对策 把科技推广作为推进农业现代化建设,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举措和战略任务纳入重要日 程, 采取政府推进、 部门服务、 积极扶持、 建立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及发展科技大户 等有效措施, 使科技在我县农业生产中的占有份额不断加大, 转化率不断提高, 进一步促进农民增收。

 一是加大对农民的培训 力度, 在提高农民的科技素质上狠下功夫。

 农民既是推广农业科技的主体, 又是农业科技的直接受益者, 只有把他们的科技素质提高起来, 农业才会有一个较快的发展。

 因此,要在科技培训的基础上, 把科技培训的重点向科技入户 方面转变, 变课堂说教为现场答疑, 通过手把手、 面对面的传授技术方法, 逐步形成技术员 带大户 、 大户 带小户 、 农户 帮农户 的科技群体模式。

 同时要重点培养核心户 、 典型户 和示范户 , 通过重点户 的示范带动, 让农民看得见、 摸得着、 学得会、 做得到。

 二是加大对基层干部培养力度, 在加快转化农业科技成果上狠下功夫。

 目 前我县农业干部学历比较高, 但专业性较低, 含金量不足,在指导农业生产上一直停留在靠书本、 靠专家、 靠老天的“三靠” 上,形成了 管农业不懂农业, 懂生产不懂技术的特殊现象。

 因此, 要加大对农业干部的培训力度, 把提高他们的科技素质作为一项紧迫的重要任务, 力争每年都分批进行培训或轮训。

 培训时间应选择在农业生产

 的关键环节期, 使教学与实践相贯通, 课堂与田间相结合的形式, 使我县农业干部的科技素质能真正有一个质的飞跃。

 达到要求的、 能独立指导农业生产的工作上, 达不到要求的继续培训, 督促农业干部努力提高自 己, 既为农民增收提供服务, 又使科技成果迅速转化。

 三是加大对农业技术队伍建设的管理力度, 在发挥基层农业科技部门主导作用上狠下功夫。

 一是增加科技服务设施投入。

 进一步改善基层农技推广机构办公条件, 购置乏必备的设施( 设备), 改变农技推广工作“一张嘴, 两条腿” 的局面。

 二是强化农业科技队伍建设。对基层农业科技服务机构人员 在编在岗情况进行全面清理, 对空编严重的及时补充, 对不在岗的专业技术人员 限期归位, 不能归位的及时转岗。

 要对农技推广服务专业人员 进行资格认证, 实行竞争上岗, 确保专业技术人员 的合格率。

 引 导和鼓励涉农专业高校毕业生到基层农技推广服务机构工作, 以充实和加强基层农技队伍, 解决青黄不接、后继乏人问题。

 同时, 要认真制定和执行农技人员 岗位目 标责任制,以农技推广业务水平和实绩作为基层农技推广服务人员 技术职称评定的主要依据。

 三是加大对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扶持力度, 在依靠农民带动农民上狠下功夫。

 目 前我县的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较多, 但比较成型的, 发挥作用比较大的, 还不存在。

 农民专业合作社组织在推广和应用农业科技上实用性较强, 在农民中的认知度较高,推广新技术和转化科技成果的成效比较明显。

 因此, 要特别注重培育、扶持农民专业合作社, 在政策上给予倾斜、 在资金上给予扶持、 在技术上给予帮助, 使农民专业合作社在我县农业和农村工作中真正发挥

 领军作用, 真正形成教育农民改变农民、 扶持农民帮助农民、 依靠农民带动农民、 壮大农民富裕农民的新模式。

 四是加大对“三农” 的支持力度, 在推进农业科技服务上狠下功夫。

 大力推广农业科技, 是发展农村经济, 增加农民收入, 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环节,是一项功在当代、 利在千秋的社会工程。

 因此, 要结合我县农业和农村实际, 认真制定推广农业科技的长远规划和有效措施, 加大对科技的推广、 培训、 示范、 试验和应用的投入力度。

 加强水利基础设施建设, 发挥农机合作社的作用, 特别要注重落实对科技人员 队伍的制度管理和奖励政策, 加快县、 乡 、 村三级科技体系和网络建设, 注重引进和培养科技人才, 巩固和扩大科技示范基地, 自 上而下形成学科技、用科技、 转化科技的良好氛围, 为快速发展农业和农村经济, 不断提高农民生产生活水平,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发挥积极作用。

推荐访问:现代农业推广理论与方法调研 现代农业 调研 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