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乡xx乡村振兴典型材料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xx乡xx乡村振兴典型材料,供大家参考。

xx乡xx乡村振兴典型材料

 

 xx 乡 xx 乡村振兴典型材料 【基本情况】xx 村民小组隶属于 xx 县 xx 乡 xx 村 xx 自然村,距离乡政府 9 公里,国土面积 1.76 平方公里,平均海拔 1660 米,年平均气温 13℃,年降水量 3553 毫米,有水田302 亩,林地 12560 亩,现有农户 57 户 246 人。该组设党支部 1 个,有正式党员 10 名。全组群众信奉原始宗教,无基督教信教人员,无吸毒人员,是一个纯傈僳族村民小组。村集体现有农家客栈 23 间,独栋客栈 20 间,自 2015 年 7 月正式运营接待游客以来,到 xx 的游客已接待 6 万余人次,农家客栈收入达 70 余万元,其中村集体经济收入达 20 余万元,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 4900 元。面对这样的成绩,可能有人会不以为然,可是谁又能想到,三年前的 xx,偏僻闭塞,屋烂民穷,醉汉、懒汉随处可见,吃住不分,人畜共居,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仅为 890 元,是一个典型的集边境、山区、民族、贫困为一体的“民族直过区”。那么,他们是如何做到短短几年时间让收入实现近五翻?在集体经济发展过程中,他们怎样处理规模化经营与提高个体积极性之间的关系?是什么因素促使他们实现转型、发展生态旅游?又是什么让一个偏僻闭塞落后的村寨实现了如此的华丽转身?带着这些问题,我们看看 xx 村民小组是如何一一破解的。

 党建领航助边民脱贫

 ——xx 乡 xx 村民小组走出特色乡村旅游发展路

 走进 xx,道路两旁由巨大木柱组成的身披红绸、头顶大碗的“净水神门”瞬时将你带入记忆中的故园,丛林深处僳傈特色民居若隐若现,宽大的阔时广场、远处的“洛涾湖”水天一色,一排排整齐的竹篱笆、宽敞的青石板路、潺潺流水、水碓房、竹林栈道自然和谐,农家门口的瓜盏上挂满了各种瓜果,三两游人或坐或行,一切都显得那么静谧、古朴,充满了浓浓的乡土气息,让人流连忘返,蓬勃兴起的乡村旅游带火了村寨,也让这座曾经一没市场、二没来源的边境山村走上了致富路。可是谁又能想到,直到 2015 年以前 xx 村民小组还是一个典型的集边境、山区、民族、贫困为一体的“民族直过区”。

 面对一穷二白的现状和落后的生产生活条件,xx 党支部和村民小组坚持从自生优势出发,不断创新、不忘传承,团结和带领全村人民,秉着“做给群众看,带着群众干,帮着群众赚”的政治觉悟发展壮大集体经济。而今,宽大的阔时广场、漂亮整齐的竹篱笆、宁静优雅的环湖栈道、静谧古朴的农家客栈……,置身 xx,让人仿佛置身于世外桃源。那么,这个一无矿产资源、二不毗邻大城市的平凡村庄,是如何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书写这些不平凡的业绩的呢?

 党建引领

 聚人心抓队伍

 以前 xx 党支部和村民组织各干各的,“井水不犯河水”,形成“两张皮”的现象,这种状况似乎在农村是一个通病,xx村 xx 党支部也不例外,面对党支部班子和村民小组班子团结协作意识不强,干事氛围不浓厚的严重问题,党支部认真查找原因,经支委研究,搞好“两个班子”的团结是党支部工作的首要工作,分别找寨老、小组班子成员、妇女主任交心谈心,拉家常等形式给大家传递支部的想法,经多次沟通交流,大家形成共识:党支部会议邀请村民小组班子列席参加,同时村小组班子会议也要邀请党支部班子参加,集体研究辖区内各项事业、“两个班子”一起落实党委、支部安排的各项工作任务,相互监督,相互支持。通过统一班子整合,各项工作开展顺利起来了,近 2 年多来,xx 党支部确保矛盾纠纷不出组,共调解大小矛盾纠纷 21 起;积极推进傈僳族民族服饰展馆及拦水坝项目建设和大牲畜棚改造农家客栈项目,并通过合作股份制管理,实现创收 20 万余元;实施合作股份养殖山羊 100 只,积极发展庭院经济带领群众种猕猴桃38340 株,村民小组各项事业正在健康快速发展。

 支部牵头

 抓建设促成效

 在基层干工作,主要看老百姓是否能跟着支部一起干事,只有我们办事公平公正才能得到大家的支持”这是 xx 党员常说的一句话,在恢复重建工作和各项工作中他们都在认真践行自己的这句话。2015 年 xx 至勐弄楂子岭全长 5.2 公里公路正式开工建设,因涉及生产山地、经济林地面积比较大,开始群众不愿积极配合,工程受阻,面对建设工期紧和本寨子群众的双重压力,xx 党支部多次组织召开支委会和社干部会议研究,决定从党员户和社干户入手,通过党员户和社干户的示范作用,群众见到党员户和社干户先从自己家地开始开挖,大家也就主动让步,工程得以顺利推进;同时为了打造乡村旅游,需要集中整治寨子河边乱围乱圈乱种集体用地现象,在整治过程中因为涉及部分老社干,党支部带领党员、社干部做老社干思绪工作,最终用集体资金统一标准对涉及的农户进行围栏费补助,大家看到不管是老社干还是群众都能统一标准看待,大家都纷纷支持,主动拆围栏,平整恢复原貌,通过整治共收回集体用地 20 多亩。

 党员带头

 舍小家顾大家

 2014 年 11 月,xx 灾后恢复重建正式启动,为了实现借恢复重建机遇打造 xx 乡村旅游的目的,党支部带领社干部认真做好群众动员工作,没有“拖全乡后腿”。在推进傈僳族特色房屋“木楞房”建设过程中,因寨子群众对“木楞房”不了

 解,认为房屋不防火、不防潮,加之受到传统观念影响,57户群众仅有 13 户人愿意配合建设,有些人甚至还提出了反对意见,群众对党员说:“你们这是在破环我们的寨子,你们这样做只会让寨子越建越烂”。党支部积极与乡党委、政府争取,组织寨子群众代表多次到怒江、腾冲考察,回来后及时组织社干部召开会议宣传,然后挨家挨户的入户做动员,签房屋重建承诺书,没有让一户群众落下。2014 年 12 月,xx残疾户栋志兴因为在外打工,家里又没有劳动力,他提出要放弃房屋重建。当时恢复重建时间紧、任务重,党支部毫不犹豫,及时安排社干部帮他家请工人、进材料,组织党员和部分社干砍杉木备料,最后依靠民房重建政策的分期补助,组织社员分期出义务工,帮助栋志兴建盖了样式统一,安全美观的重建房,让栋志兴也和大家一起搬进了新家。

 上下联动

 抓谋划促发展

 在村庄整体规划布局、民居特色打造方面,xx 党支部主动作为,积极向多部门争取资金,在建设方面整合了住建、发改、财政、文体广电旅游、民宗、交通、水利、新农办等多个部门的资金,实现了“各炒一盘菜共办一桌席”,做到了多部门投入各记其功。同时,多次组织召开支委会、社干会、群众会对 xx 工作进行研究,由支部委员、党员、社干部具体负责乡村旅游的开发和打造,形成了一级带着一级干,一

 级干给一级看的良好氛围,并要求相关部门多次带领群众外出参观考察,切实改变群众思想观念,确保了 xx 美丽宜居乡村建设的顺利推进。

推荐访问:xx乡xx乡村振兴典型材料 振兴 乡村 典型